縱觀國內消費者市場,高端、大屏、人工智能成為當前彩電行業的關鍵詞,其中,包括全時態人工智能語音以及全新三維變頻等新技術在電視行業的應用。未來,我們的電視不僅會更具有科技感,並打算成為客廳的“控制大腦”。根據中怡康數據,2017年,智能電視、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和智能冰箱的市場零售量滲透率分別達到88.3%、38.5%、27.3%和13%。
帶上“智能”標簽
傳統廠商謀求升級
眾多周知,無論是白電還是黑電,國內市場競爭都相當激烈。記者留意到,近年來,黑電廠商進軍白電市場的趨勢越發明顯。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傳統黑電進軍白電領域,說明了后者有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利潤,並且隨著人工智能概念的引入及消費的升級,小家電走向精品化、高端化的前景讓廠商更為看好。
此外,近兩三年來,傳統家電廠商紛紛走上智能轉型道路,其中,在智能電視領域,創維、康佳、長虹等國產品牌的高端系列產品中搭載了人工智能系統並普及語音交互﹔硬件技術方面,有4K甚至8K的加持。至於空調領域,節能不再是唯一訴求,格力、美的、海爾等產品,除了變頻制冷制暖外,隨時感知環境或者與智能手機連接,在回家前就能開機,這些更已成為中高端新品的標配。
智能啟動開電視還能點餐
電視搭載智能系統逐漸普遍,市場上出現了使用全生態人工智能語音系統的智能電視,不僅實現語音控制電視、AI互動外,更可以控制智能家居。人工智能語音已覆蓋衣食住行36個生活場景,用戶可以通過電視語音點外賣、查天氣、問股票、訂電影票、查地圖、訂花等服務。
在廠商看來,他們意欲將電視打造成家庭智能互聯的中心。不過,對於智能互聯家庭的中心,業界持有不同意見。其中,智能音箱則是一大競爭者,除了互聯網企業、數碼硬件企業,甚至運營商都推出了旗下品牌的智能音箱,希望以此來操控未來家庭中的智能家電。當然,在場智能家居中心“爭奪戰”中,誰能勝出,還有待市場考驗。
人民日報關注誠信缺失:退貨豈能是一場拉鋸戰 退貨豈能是一場拉鋸戰 前不久,我在網上購買一台台式電腦,專門詢問客服:質量是否保証?價位是否公道?客服說:“放心,價格保証是最低的,售后服務盡管放心。”過了幾天,商家送貨上門,“崩潰”的事隨即發生,主機一直發出“吱吱”的噪音,尖而且細,…【詳細】
流量“漫游”費正式取消!這些知識點了解一下 7月1日起,三大運營商正式取消流量“漫游”費,新老手機用戶的省內通用流量升級為國內流量(不含港澳台流量)。國內流量漫游費時代從此終結。 這是繼去年9月1日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費、漫游費之后的又一大惠民舉措。…【詳細】
微信還信用卡下月也要收費了 繼提現收費后 互聯網免費的午餐越來越少了。日前,微信發布公告稱,從下月開始用微信還信用卡即將收費。微信也是第一家提出提現收費的平台。 微信還信用卡要收費了 微信公告顯示,自2018年8月1日起,微信將對每筆微…【詳細】